WTO的前身是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简称GATT),这是一个由各缔约方政府签署的关于贸易问题的多边协议。GATT产生的最初动因是为了防止20世纪30年代世界贸易面临崩溃的局面再次出现,缓和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矛盾,其主要任务是推动双边和多边关税减让的谈判。半个世纪以来,GATT为加强世界经济联系和交流,推动各国降低关税,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及制定一套国际贸易规则,作出了重要贡献。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变化很快,对全球化贸易的协调产生了新的需求。产业结构向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延伸,需要有新的涵盖面更大的规则及相应国际组织来协调;投资以及知识产权的国际间保护,需要有更权威的机构来调节与仲裁。
WTO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经过五年酝酿和协调,于1995年在GATT基础上正式成立的。作为世界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WTO现已有135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列为当今世界三大国际性经济机构。
1986年,我国正式申请恢复GATT缔约国地位。1988年,GATT开始审议我国的外贸制度。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引起GATT广大缔约国的热烈反应。此后,GATT决定,结束对中国外贸制度的审议,谈判进入实质性阶段,即市场准入谈判阶段。
1993年,江泽民主席在西雅图与美国总统克林顿首次会晤时,明确阐明了我处理“复关”问题的三条原则:第一,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国际性组织,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参加是不完整的;第二,中国要参加,毫无疑问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参加;第三,中国的参加是以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为原则的。我国在“复关”和加入世贸组织过程中,在同美国等有关国家进行的长期谈判中,一以贯之地坚持了这三条原则。这三条原则的实质,就是面对经济全球化潮流,把握主动,趋利避害,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抓住机遇,维护国家利益,争取发展空间。
在江泽民主席与克林顿总统相互进行国事访问和1999年4月朱?基总理访美时,由于美国国内原因,均未能同我达成协议。1999年5月8日,在美国轰炸我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后,我国政府果断决定中止与美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的双边谈判。此后,美政府多次向我提出,希望恢复谈判,并做出一些承诺,几经曲折,谈判得以重新开始。经过双方共同努力,1999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最终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双边协议;随后与加拿大等贸易伙伴就我国加入WTO达成双边协议;不久前与欧盟的谈判也取得成功。经过13年的努力,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障碍越来越少,离世贸组织的大门越来越近了。
在即将踏入WTO之际,我们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夸大加入WTO给我国带来的外部冲击,惊慌失措,怨天尤人;另一种则认为只要入世就是成功,不用讲什么条件,盲目乐观,看不到挑战。这两种认识都失之片面,因而是不正确的。正确的态度是,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随着我国“入世”的临近,要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提出规划,落实应对挑战的措施;要提高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行业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要加强立法和执法工作,对我国贸易、投资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各方面的法律、规章进行全面清理,制定新法规,使我国既承担在WTO中的义务,也能享受相应的权利,促进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中更快更好地发展,并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就需要国家的各级政府领导、企业领导、各类管理人员、立法司法人员学习、了解和研究WTO的多边贸易规则,掌握和运用有关WTO的基本知识和规则,充分利用多边规则和国际通行手段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
新近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干部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德标主编的《解读WTO》,为广大读者学习WTO的相关知识提供了一条便捷之路。该书首先扼要的回顾了关贸总协定的发展史,重点介绍WTO各项协议的内容,并探讨了加入市贸组织后将对中国经济产生那些影响以及该采取何种对策等问题。全书资料翔实,观点新颖,论述透彻,是一本有关WTO的难得的入门之作。
(《解读WTO》,刘德标主编,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19.00元)